教育是克制,而非宣泄
常州市博爱小学姜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个家有少年的母亲,我深切地体会到教育需要克制,而不是宣泄。
凭心而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不仅要应对日益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面对愈来愈难管教的孩子,我们的脾气变得越来越糟糕。遇到事情或问题的时候,总显得心浮气躁,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有时自己心里的负面情绪堆积得太多,没能及时得到释放的话,就很可能一触即发,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举动:如说出自己不该说的、伤及孩子自尊的话或打骂孩子,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从而抱憾终身。等事情过后,自己冷静下来想想,会十分后悔、自责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冲动感到不解。但事情一过,没两三天,我们又会重蹈覆辙。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我们处理问题的模式:负面情绪一来,导致事情失控,事情往往就会从对学生调解处理的教育始,以宣泄情绪的暴力终。
但同样一件事,在我们心情好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会截然相反。可见事情、事情,先有情,才能做好事。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第一要控制好就是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的行为干扰到我们的内心,扰乱我们内心的平静,最终让我们被孩子的坏情绪牵着鼻子走。毕竟和孩子相比,我们比他们的心智更成熟、更有控制力。有时你说话时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都在事情的处理中发挥作用。我们不是有好心就够了,很多时候,孩子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我们的态度。所以这里的克制就是要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有更好的平衡力,态度要尽可能地诚恳、温和、耐心,要做到“理直气和,义正而词婉。”
我想只有当我们能理性地控制好我们的情绪时,教育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