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无痕
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 牛丽英
某日,读了《中国教育报》某同仁的关于班主任之咏叹,情不自禁生出诸多感慨。
是啊,“天底下最小的主任”所扮之角色可谓多矣!
班主任,首先应是一个教学能手,讲课要有吸引力,要有智慧、有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信服你,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
班主任要悉心关爱自己的学生,要把阳光般的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进行“光合作用”,要不厌其烦地叮嘱“早晨早点起,”“晚上睡得别太晚,以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这一点很像普天下最慈爱的妈妈。
学生成绩上升、沾沾自喜时,班主任是头上泼下的一盆冷水;学生心情浮躁时,班主任是三月里和煦的春风;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时,班主任是一个鼓动者,为他鼓劲,给他支撑,恢复他前行的勇气。
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成长中的烦恼也是不同的,班主任是他们慢慢长大季节里的知心朋友,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声音,陪他们一起走过生命中的一段心灵历程。
他既是一个严厉的尊长;又是一个永恒的宽恕者。他既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又要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教育行为克制能力差的学生更是困难。我班有个别学生就是这样。谈到他们,老师无奈,同学讨厌。对他们是放弃,还是帮助?要想教育成功,就在于我们平时的点点滴滴。
一、心里要装着学生的尊严。
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如果总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的话,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特别是00后的孩子,个性特别强。教师太过强势,往往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为什么要照老师说的做?”从而将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是必要的,但是在批评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这么做的原因,抱着能理解他的做法的态度,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之进行教育甚至严肃的批评,学生也能欣然接受,并从中懂得道理。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双方对立,学生对老师有了抵触情绪,那么教育就无法进行了。因此,心里装着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
其次是宽容,要原谅学生的过失。有句话说得好:人心是土地,感动是泉水。班主任的宽容是一股爱的清泉,它可以化解“顽石”,可以融化“冰川”!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能让我们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气愤”、“烦恼”等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平等、平和、平静的心态,从而换来学生的真诚亲近,赢得信任和尊重。
当我们被学生冒犯时,应该做一点换位思考,寻找学生冒犯自己的原因,检查个人工作中有无缺陷,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否恰当。我们老师一定不要以“圣人”自居,我们不是圣人,我们也有犯错的时候,被冒犯了不一定全是学生的错,千万不要掩藏自己的失误,要诚恳地对待学生。
二、耳朵要听见学生的心声
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要能听见学生的心声。有实验证明,当教育者提出的见解与其自身的利益完全相反时,他的见解最容易接受。在班级管理中,尽量让学生明白老师的主张是为了他们,为了全班的整体利益。不管是讲到课堂纪律还是班级卫生,礼仪礼貌还是个人修养,我都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他们未来着想。人心都是肉长的,学生的心更是肉长的,你只要从他们的利益出发考虑事情,能听见他们的呼声,就更能得到学生的心。
要主动并善于和学生交流。只有师生平等地交流才能消除感情上的隔膜,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交流中,教师会分析到学生出错的症结,对症下药;学生则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进而反思自己的过错,达到纠错的目的。他们一般会主动向老师认错、道歉,这样他们对老师的处理就不但是口服,而且是心服。
三、嘴巴要引导学生的思想
人说:“最巧一张嘴,好坏都在嘴。”意思是一些事情都有可能因为嘴巴的话语而改变情况。班主任的嘴巴从一定角度来说,更是决定了学生成长的方向。我们的教育模式大多是告诫学生“不许什么”,可“许”什么就想得很少。比如,不许吃零食,不许看电视,不许打游戏……致使学生有反感的情绪。假如我们教育时注重引导,不要严禁,这样,学生也许就会容易接受。因此,班主任在和学生交往中,应该善于置换角色,将心比心,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欣然接受老师的意见和教育。
师爱无痕,师爱亦无垠。教师的爱不只是自然属性,也还不能只是性格的演绎。在学生面前,他代表社会,他得有社会责任感。有的教师只喜欢勤学守规、聪明伶俐的孩子,这叫做偏爱。作为一般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去选交朋友,优者亲之,劣者疏之,教师可不能这样,教师的天职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因此,越是觉得难教的,越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师爱的空间,似当包容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