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永远住我家
----班级文化建设点滴
常州市博爱小学 李旦
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也是对学生心灵的塑造,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能使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之居,生命之所,欢乐之园,关爱之地。从一年级成立这个班级至今,我就致力于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爱永远住在我们这个快乐的“红苹果乐园” 。
一、爱在环境,雅而温馨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室中的环境建设渗透着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折射出这个班级的文化底蕴,优雅而温馨的环境布置,既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也能在潜移默转中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热爱班级的热情。
经过师生的精心布置,窗明几净的教室变得雅致,犹如一个温馨的家:嫩绿的丛草环绕教室;活泼的金鱼、静默的乌龟增添了大自然的清新气息;“阅读越快乐”上一颗颗闪亮的小星星默默地记录着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硕果;“会说话的墙壁”悄悄地提醒着每个孩子——“认真做事可以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要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书香小屋”是一方书香弥漫的小天地,小屋里的各类书籍都来自同学们的自觉提供。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都会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独自品味,或邀友共读,赏心悦目,乐在其中。黑板报是我们的主题教育阵地,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每月,板报组的能工巧匠们都会根据德育处确定的主题,布置出一期又一期主题鲜明、构思巧妙的黑板报。
在这里,每个角落、每个墙面似乎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育人,催人进步。
二、爱在规范,活而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着一整套班级制度。从制定到实践,都应由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那么如何建设我们班级的制度文化,让班级活而有序,既有序中又灵动呢?关键是要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
1、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在规范中成长。
从学生入学伊始,我就向学生传达规则理念: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规则的,走路有交通规则;做游戏,有游戏规则;做作业、答卷有答题规则……在班级里,也要遵守班级的规则,只有这样,学习、活动等才能有序进行。
2、尊重学生个性特征,让学生在建立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它言简意赅,从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都做出了规范,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的制定、完善和实行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了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获得了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进而实现自主管理。
3、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
为让班级里大多数人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工作的机会,我们首先通过班队活动课,确立了一系列的“小管理员”岗位:如午餐管理员、书报管理员、节电小卫士等,尽力做到“人人都有小岗位,人人都是管理者”的局面。
其次,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班干部选用制度。每学期开学伊始,我们都依例先进行演讲,再民主投票选举,最后确定每学期的班干部人选。在干部竞选的实施过程中,我还注重做好竞选前的教育工作,教育学生认识到这是公平竞争,是为搞好班级工作,这样就能使学生们怀着一颗赏识的心去进行评选,落选的学生也能坦然面对。
三、爱在书海,品而积淀
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 在书香中成长的孩子是最有涵养的孩子。为使班级文化更有内涵,我利用阅读指导课、班队活动课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无痕地将学生领进浩瀚的书海,游弋其间,以期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造学生的人生底色。
为使学生信手就能读到好书,我发动学生将家中的藏书有选择性地带到班级里来,建立了“书香小屋”,让学生们随时随地都能阅读到喜爱的书籍。
为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我精心组织了各种读书活动:“三国故事会”、“好书推荐会”、“歇后语大赛”、课本剧的表演、举行读书笔记评比和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既是对学生读书的一种督促,也是一种激励。在活动中,学生重视读好书,自觉读好书,这样,在整个班级形成了一个乐读善读的氛围,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也在悄然积淀中。
四、爱在活动,趣而提升
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载体,对有效提升班级文化内涵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人说: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为此,我们召开了一系列有特色的主题队会:“道德讲堂讲道德“让学生们了解 “德文化”的精髓,“爱祖国、庆国庆”弘扬了爱国主义,“缅怀革命先烈”系列队会让学生重温红色故事、走近爱国志士,“消防安全记心中”向学生们传达了安全的重要性,以感恩为主题的系列队会让学生们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我会包书”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了包书的技巧,提升了动手能力……
社会是个教育的无形阵地,在生活中践行,是最鲜活、最有价值的教育模式。每年的重阳节,我组织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各具特色的孝心活动,从制作“孝心菜谱”到“孝心一整天”,再到“博爱娃,献孝心 ”,深化了学生对爱老、敬老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识。“变废为宝”、“树叶贴画”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培养了审美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学校组织的捐助藏民活动中,学生们踊跃捐款,一次就捐款达2035元,而学生们“爱心义卖”则是学生们主动将关爱的视角投射到生活中的最美呈现,他们主动放弃六一游玩的机会,不顾炎热,走上街头,为一位素不相识的患病小女孩筹集善款。
每年春、秋两季的校运动会是班级凝聚力最好的体现,也让同学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知道了坚定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是做好任何事情成功的前提,体悟到友情的珍贵。
通过各种活动,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胆识和意志,也让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进行着自我教育,在共同的活动中增进了友谊,使班级成为一个更富凝聚力的、同舟共济的文明集体,一个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味的大家庭!
富有人性、感性、个性的班级文化,将学生带来人文的生命关怀。在充满爱的班级文化熏陶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性情得以陶冶,心灵收获温暖,精神因此充盈!我坚信:爱将永远住在红苹果乐园里,孩子们会在这里发现爱,分享爱,学会爱,并由此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