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类活动——学生习作的催化剂
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 蒋铮
摘要:将体验类活动带入高段的作文课堂,不仅符合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识事物的特点,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得人人可参与,人人有话说。以场面描写为例,让体验类活动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激趣、引导、启发、评价的功能。
关键词:体验类活动;场面描写;写作教学;言语智慧
一、作文课上有话说 体验类活动多有趣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赖于丰富的素材积累、清晰的写作思路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就现在小学生作文的现状而言,多数学生害怕作文,不愿意通过写作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究其原因,除语言组织困难之外,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孩子们没有参与和观察生活的时间,惟有通过回忆整理生活碎片,勉强拼凑出一篇作文。于是,学生写作文,老师批改作文,学生改作文就陷入了一个“不快乐”的循坏之中。
“作文总是带有情境性的,作文就是用语言记下特定情境中的人、物、事、理、情。”李吉林老师在情境与言语表达的论述中这样说道:“情境——提供了言语材料——借助言语展开对这些材料的思维体验类活动——运用言语去表达思维体验类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的独特感受出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自由表达的氛围,激活学生储备的生活信息,促进个体语言的生成,让习作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天地。以点带面,渗透到平时的小体验类活动中,最终来拓宽孩子的写作思路。体验类活动作文强调以作文教学为目标,以体验类活动为媒介和手段,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在设计上要求合理设计体验类活动的规则和流程,科学设计教学程序。让体验类活动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激趣、引导、启发、辅助的功能。
二、体验类作文进课堂 场面描写变鲜活
(一)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皮亚杰强调:儿童的认识来自于体验类活动,体验类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体验类活动作文通过创设典型的体验类场景,体验类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眼睛去看体验类活动,用思维去玩体验类活动,用心去体验活动感受。体验类活动过程中更要将“趣味”贯穿始末。例如我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练习1第一板块:语文与生活,要求猜字谜并编字谜。我在教学时创设了《元宵灯会猜灯谜》的情境,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灯谜谜面或汉字放在自制的小灯笼或者卡片里,挂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同学们可以在教室里先思考、再迅速“下手”,如果哪个同学猜对了灯笼里灯谜或根据汉字编出字谜来,就可以摘下来,找主持人兑换礼品。学生们情绪激昂,在体验类活动竞猜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奖品,个个兴高采烈、笑逐颜开。体验类活动结束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我想把这次活动记录下来,我有好多话要说呢!”其他同学也热烈响应,一篇篇有声有色的作文也就“新鲜出炉了”。
受此启发,在《成语对对碰》活动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待会儿我们在体验类活动的过程中,你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成语积累。如果你的眼睛再尖一点,耳朵灵一点,脑子活一点,这个体验类活动你一定会收获得更多。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你来表演,我来猜”的环节,所有提供的成语都来源于五年级课文及练习中。搭档可以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方式来表现出示的成语,但是不能与提供的成语重字。在台上的同学玩得手舞足蹈、摆尽各种pose的时候,台下的同学也个个目不转睛、跃跃欲试。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活而有度,循序渐进。最后孩子们观察搜集到的素材也就很多:比赛过程中两队的“即时战况”,描述者的语言、动作、神态,猜字者猜出时的喜悦,猜错后的懊恼,还有场下啦啦队的盛况……最后呈现的习作,点面结合,场面描写精彩,宛如一场现场实况转播。
(二)以说促写,适时渗透指导
在学生情趣盎然、意犹未尽时,让学生叙述在体验类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说促写,其中让教师的指导渗透其中。场面描写既可作为人物出场的背景,又可以展示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也可以作为人物体验类活动的舞台。学生在初次复述《字谜英雄会》之时,是这样呈现的:今天的字谜英雄会很有趣。先是主持人上台出题,我们分别举手回答。在小组pk赛的环节,先是一二两组出题,三四两组答题,接着交换顺序。双方你一题我一题,打得不分上下。直到小香的关键一题,最后终于决出胜负。学生再复述体验类活动体验类活动的过程中,平铺直叙,缺少现场感,无法体现紧张的对抗场面。这时,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按照一定顺序,抓住典型,精心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这样才能突出场面的重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要处理好文章总体结构和整体场面的总貌,又要精细雕琢局部细节的“点”。在指名说,互评互议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类活动作文初具场面感:“最精彩的要属组组pk赛了。你一问,我一答,眼看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了。三四组的代表小香刷地一下站了起来:‘二小二小头上长草,你们可知道是个什么字?’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同学一会儿拿起手在空中比比划划,一会儿握笔在纸上跳起舞来,发出‘沙沙‘的响声。咦,好像是这个字?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儿。开始倒计时了,5、4、3……噌!小焦站了起来,大家的目光转向她,空气都好像瞬间凝固了。全班同学屏气凝神,她胸有成竹地说:‘是个蒜字吧!’”
(三)呵护童心,听天使在说话
体验类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体验类活动情境在连续、延展中成为学生认知建构的拐点,从而提升儿童的言语智慧。教师首先做的是为孩子创设尽可能多的体验类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尽情地参与其中,获得情感体验。其次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活动的情况,体会自己玩时的感受。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成为一篇真正写“我手写我心”的鲜活作文。例如在写“我心目中的最佳辩手”时,我结合第十册第8课《神奇的克隆》让全班同学习得辩论赛的体验类活动规则,再通过查找科学书籍,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好记录并且组建正方、反方队员。针对“克隆技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开展辩论会。我一改以往通过自己的观察武断选出心目中的最佳选手,而是让人人充当“评委”,生动、形象地还原辩论中你支持的最佳辩手的表现,只要你写得言之有理,即算上一票。第二天呈现上来的作文,有直接还原场面的通讯类报道、有重点刻画最佳辩手的肖像画,还有直接把它写成颁奖词的形式的。“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说的话。”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不同孩子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的作文课应该让孩子做自己的发言人。消除课堂习作与实际生活的隔阂,在激扬处展示个性,在表达中提升言语智慧。
三、总结
体验类活动能够解放孩子的精神束缚,释放他们独特的个性。将体验类活动带入高段的作文课堂,不仅符合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识事物的特点,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得人人可参与,人人有话说。席勒有一句名言:“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体验类活动;只有当人体验类活动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因此,注重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体验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体验类活动的理念和精神,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了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而且提升了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