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美好的秋天,博爱教育集团新一轮的主题课程又开始了。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追求着造物里的对称美,在各国的文化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对称元素的摄入,建筑、绘画、器皿等都讲究对称,甚至在诗歌、乐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中也处处能感受到对称的和谐。“对称现象”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观察和鉴赏。所以三年级的老师们围绕“对称美”发散,努力将本学期国标教材、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各种社会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加工和建构,创造性实施了本学期的主题课程《生活中的对称美》。通过此次课程实践,成功为学生进一步发现对称美、创造对称美助力。
语文学科:经典诵读中的对称美
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寻找、发现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古诗、春联、对联等处处有着对称美。它们内容相近或相反、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有了这样的发现后,老师又引导孩子们在自主对对子和吟诵古诗的基础上,不断地经历思考、发现、交流,有所理解和感悟,在经典诵读中发现对称美。
数学学科:几何图形中的对称美
数学老师带着孩子们通过三个阶段来体会几何图形中的对称美,第一阶段:认识什么是对称图形;第二阶段: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动手制作对称图形;第三阶段: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进行展示和评价。尤其是剪纸活动,让孩子们应用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剪出了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案,让他们在剪、说、画等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比,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完全重合”的含义,进而加深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在最后的展示活动中,各个班级的外墙上张贴着孩子们精美的作品,每个班级轮流欣赏,在互相学习中欣赏对称之美!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了美,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英语学科:英语字母的对称美
关于对称美,在英语课上又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原来英语老师带着孩子们寻找英文字母中的对称现象,并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个活动也加深孩子们对字母的记忆。更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还通过自己的思考能设计出以对称字母为原型的趣味图案。不得不说这样的英语课:Full of magic!
信息学科:发起“对称美”课程集结令
本次三年级的主题课程先由信息技术老师向全体三年级孩子发起集结令:一起来找寻生活中的“对称美”吧!利用搜索引擎上网搜索 “对称美”的图片,了解大千世界中各式各样的“对称美”。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对称”现象。点燃了他们深入研究“对称美”的热情。
科学学科:大自然中的对称美
科学课上孩子们通过寻找身边的植物,感受大自然生命的奥秘,并且将一些常见的植物树叶或者树皮拓印出来,发现大自然的树叶大多是对称出现的,它们有的是树叶和树叶之间对称,有的是一片树叶左右对称。在观察和拓印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体会到大自然中的对称之美。
体育学科:运动中的对称美
对于体育学科而言,对称意味着用力均匀,意味着平衡,也意味着行进过程中的稳定,同时要在体育运动中创造出“对称”还需要同伴间合作的默契。看,在秋季趣味运动会上,我们三年级的集体项目“丰收在望”,就需要每组运动员,面对面,双手各持一根体操棒将球夹在体操棒中间,横向前进,到达底线后,将球和体操棒交给对面的一组学生,依次接力,直至本班最后一组同学夹球通过终点。比赛后我们采访了获胜的三2班,听瑞瑞老师说,原来他们班选出的每组小队员,从个头、身高、性别都尽量做到左右“对称”,确保在比赛过程中队员们的步长、速度和力量等能均匀对称地表现。
美术学科:穿越古代寻找对称美
美术课上老师带着孩子们经历一场穿越之旅。原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并且崇尚、应用到“对称美”。在鉴赏古代器皿的活动中我们得知,对称美早在距今5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在制陶工艺中被广泛应用了。另外在玉石雕刻的饰品中,这种美就更加精致、细腻,先人将其仔细打磨、精工雕刻,制作了许许多多的饰品佩件,为生活增添了美感。通过鉴赏,我们还看到在古代的织锦上,也有对称的动植物图案,左右两边相对而立,相映成趣。观赏了这么多祖先创造的对称美,孩子们也一个个跃跃欲试。看,他们的作品是不是很有大师风范?
音乐学科:舞蹈中的对称美
“整齐对称黄金律,平衡统一多样化”这是音乐老师在编舞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不,在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大家被这群美丽的舞者,她们在舞台上演绎的动感的对称美所折服。漂亮的女孩子们学着片段里的舞者也摆起了千手观音的造型,男孩子们也参与进来,重温“过山洞”舞蹈的乐趣。
这次多学科围绕一个主题“生活中的对称美”,让孩子和老师共同经历了一场美妙、有趣、动感的课程之旅。正如罗丹所说的那句话:“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擦亮你的双眼,用心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你就会发现,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
三年级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