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窗外虽寒风凛冽,室内却暖意融融,博爱教育集团博爱校区每周一次的语文教研活动如期而至。老师们一起聆听了两节课,分别是四年级魏倩云老师执教的《春联》和五年级张建凤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
魏倩云老师设计的第二课时紧紧围绕五幅春联,通过读春联、悟春联、玩春联等环节完成了教学过程。在“读春联”、“悟春联”环节中,教师注重赏读感悟,将对春联丰富多彩、情致美好的内容之美的欣赏以及对春联对仗之美、声律之美的品味,建立在学生对春联阅读、感悟、体验的基础上。“玩转春联”这个环节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了诸如连一连、填缺字等多种形式训练。只说不练,显然华而不实,多种形式训练,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感训练,使字、词、句合理迁移,还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琅琅上口,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这些环节的内容由易到难,把所有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注重了学习过程,学用结合,有效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张建凤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主要分为四个板块:扣文眼,轻轻走进惜别之境;品语言,深层理解深情厚谊;巧补白,真切体验依依别情;吟诗句,再次回味离情别景。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张老师关注了问题的设计引导,合作交流的方法指导,通过多首离别诗的引入,在轻巧的点拨下,学生仿佛也置身于黄鹤楼,亲眼目睹了两位大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在多次、多种形式的品读中产生了情感共鸣。张老师情绪饱满,语言优美,娓娓动听,能有效进行分层次渗透教学任务的理念,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生表现得兴趣盎然。
课后,首先由魏老师就目标达成、设计理念等作了介绍,并就如何回应学生的回答提出了自身的困惑。接着,张老师也从“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同时就本节课的时间安排、生生互动较少、诗文结合中重文轻诗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在座的老师们认真听取了两位执教老师的发言,针对她们的疑惑,畅所欲言,进行了真诚而有实效的探讨。大家就如何“理答”、是否应引入行业联、如何将读的形式更多样化、如何将课文上得饶有趣味、如何上好“文包诗”一类题材的课文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谈到了许多对文本解读的见解,对教学流程设计的畅想。
教师发展部邱俊主任最后作了总结和提升,她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认真的态度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同时就“文包诗”的题材该如何侧重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引领。她指出:教师因本着学生在课前就已完全掌握、理解了诗句的内涵这样的理念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因而在文诗侧重方面出现了偏颇。为此,她认为:“文包诗”的题材,应秉承文为诗服务的理念。应在引读第一自然段时就相机逐句引出古诗,这样诗文结合,而不是仅在最后“贴标签”式的引出诗句。聆听了邱老师的指点,在座的教师受益匪浅,有拨开迷雾,豁然开朗之感。
整个教研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每位老师积极参与,共同寻求开启智慧之门。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将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语文教学智慧的火花。
四年级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