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桥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自古以来更有“桥的国度”之称。为了让六年级的小学生们全面了解桥文化,博爱小学的老师们将精彩纷呈的桥文化,融入了孩子们本学期的主题课程学习中。
桥之歌
“青青杨柳梢,红红夹竹桃。在水乡外婆桥边摇啊摇。”在悠扬的音乐中,孩子们的桥文化之旅正式启程了。首先是音乐组的汇报展示,齐声合唱《水乡外婆桥》。听着这首歌,孩子们的脑袋里涌现出不少问题来—“外婆桥存在吗?”“这座桥在哪里?”……通过多方面的调查了解,同学们知道了,所谓外婆桥,是杭州一座长仅12米,宽不足3米的石拱桥。传说是七仙女在人间留下的一对儿女为给外婆祝寿,千里迢迢到瑶琳寻找外婆,十分着急。这时,八仙之一吕洞宾正巧经过,见此情景就用手中宝剑在溪水上划了一个大弧形,眨眼间水面上出现了一座石拱桥,终是祖孙俩见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外婆对外孙,外孙女的至爱之情,就把这座桥取名为外婆桥。看!通过一首歌,使同学们了解了不少知识。不仅欣赏到了好听的音乐,还知道了许多故事,真是一举两得啊!
桥之美
中国是桥的故乡。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常州的桥也不在少数。作为常州人,不少孩子还没有仔细了解,细细品味常州的桥呢。
这次美术组的摄影展示也让更多的孩子们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无论是大名鼎鼎的现代桥广化桥,还是红梅公园里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桥,甚至是每天上学路上,学校门口的桥……桥上桥下,石拱桥的古朴,木头桥的文艺,立交桥的雄伟……都被孩子们发现,“咔擦咔擦”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六年级的摄影高手还为同学们准备了“摄影基础课程”,从画面的构图到如何将拍下的照片修的更加好看,从“轴对称画面”到“色彩饱和度”“光度和亮度”……同学们学到了很多很多。美术组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完美地融进了同学们的学习中,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拥抱我们的家乡,去发现家乡的美。
桥之慧
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高架桥、组合体系桥,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桥被热爱动手的孩子们用吸管搭成了迷你的模型,大屏幕上展示的是科学课上的情景。五彩缤纷,粗细不均的吸管被一双双巧手裁剪,弯折,粘合,经过不少步骤工序,桥栩栩如生地被还原了下来。“这里得放三角形,最坚固!”“桥面用粗吸管,承重能力更好。”“这里要修高!塔桥为了降低拉杆的拉力,是要修高的!咱们的模型也要这样制作更好看!”小工程师们分成小组合作,有的运用了美术上学到的知识,画起了设计图。有的将数学知识运用进了模型中,还有的将上学期科学课上提到过的桥知识融进了自己的模型。小组合作不仅提高了速度,将各科知识融合,考察了同学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让同学们大显身手,从中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
桥之勇
体育课上,同学们玩的小游戏也被搬上了舞台。博爱小学的体育老师巧妙的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遇河搭桥。在地面上铺三个垫子,十几个孩子们需要站在前面两个垫子上。当所有的同学都抱在一起,最后一个同学将第三个垫子往前面传,依次再往前面走……这个小游戏既考验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同样告诉了孩子们一个道理,“当浪从前面涌来,你不可能平息浪,你能做的只有撘起桥,乘浪而行。”它教会孩子们在挫折面前不能被打败,而应该乘风破浪,最终打败挫折。
桥之妙
说到中国的桥,许多同学们都能头头是道,但问起世界名桥,不少同学就答不上来了。而英语学科的“TOP 20 MOST POPULAR BRIDGES IN THE WORD”,正是通过大屏幕上一幅幅充满异国风情的图片并结合起同龄人流利的纯英语介绍让同学们充分领略了世界各国的桥文化。一张张世界名桥的精美图片,让同学们不仅由衷地赞叹创造者的非凡智慧和无限的艺术想象力,也被自己身边同学一口流利的英语感染。许多同学感慨,“希望下一次我也能如此出色的进行介绍。”“我要好好学习英语,争取比这些同学说得更加流利。”
桥与英语的美妙结合,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六年级口语优秀的同学们还合唱起歌谣《LONDON BRIDGE》,这首描写英国塔桥的歌谣使同学们对英国这座世界名桥“伦敦塔桥”有了更新的认识。
桥之思
“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桥,外婆好,外婆好,外婆对我嘻嘻笑:”
“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桥,外婆说我好宝宝,外婆给我一块糕。”快板的童谣《外婆桥》将我们的思绪带回了童年,带回到慈祥的外婆身边。数学组的普通话和语文组的常州方言版《外婆桥》,版本虽不同感悟却相同,感悟时间的流逝,感悟童年的时光,感悟时光从外婆脸上留下的刻痕,感悟自己对外婆的关心渐少……语文组通过歌谣的方式,从桥文化延伸到“孝”文化,展现了中国的歌谣文化和中国传统的孝文化。
舞台上,24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的同学们举着字体不同的“桥”字,繁体、简体,隶字,正楷,草书,行书。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展现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墨水浸透的毛笔,转折的有力,处处透着精心勾连过的痕迹,仿佛从一个“桥”字,又告诉了同学们坚持不懈的道理。
“悄悄地,我走了。我轻轻挥挥衣袖,不带走任何一片云彩。”伴随着《再别康桥》深情隽永的诗句,这次桥文化的展示拉下了帷幕。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赞叹桥的创造者非凡的智慧和无限的艺术想象力,感叹生活的日新月异,感恩生命中遇到桥那样默默付出不思回报的人。这次活动带给同学们一份新的感悟,新的思想,新的怀念。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摄影记录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桥的文化、历史,不仅了解了更多的知识,也学习到了桥的精神,更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六年级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