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冬日的太阳暖洋洋地露出了笑脸,天宁区小学数学“动手做”内容研讨活动在博爱教育集团博爱校区报告厅如期展开。
新增栏目引研究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重新修订闻世,新教材每册都新增了“动手做”这一数学栏目。这是一个特色栏目,可以增强数学教学内容的弹性。12册教材中一共设置了37个“动手做”,主要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富有数学内涵的操作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实践中享受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深化或拓宽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获得更深刻的数学理解和体验,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因此天宁区教研室组织全区数学教师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大家齐聚一堂,在博爱校区进行了3节“动手做”的研讨课,分别是博爱校区张岚老师执教的《小方格的魅力》、曹燕萍老师执教的《中心的秘密》,以及延陵小学邵芸菲老师执教的《中心对称》。课后,区教研室邓炜老师对“动手做”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点评,并且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课堂教学展风采
第一节课是博爱的张岚老师执教《小方格的魅力》。张老师将正方形的拼摆过程制作成游戏,让学生在平板上体验“动手做”的乐趣。在图形的平移、旋转、互相拼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了孩子们“动手做”学数学的数学兴致。张老师又从单个拼图游戏拓展到俄罗斯方块游戏,以及其他相关的游戏和玩具。最后,她还带领孩子们欣赏了生活中小方块的创意设计,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感受小方块的魅力。
第二节课是延陵的邵芸菲老师执教的《中心对称》,邵老师首先让孩子把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分成2个完全相同的图形,引导孩子在常规的分法中发现共同的特点:都交于一点,那一点就是中心。激发孩子提出猜想:是不是所有经过中心的直线都能将图形分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验证猜想。
第三节课是博爱的曹燕萍老师执教的《中心的秘密》。曹老师注重让学生小组合作,在折、剪、摆等活动中体会平行四边形能够分成2个完全相同的图形,而且分法多样。通过将所有分法折痕搬到同一个平行四边形上发现它们都交于一点,且只要通过这一点就可以分成2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渗透极限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感受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式来推导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非常合理的。接着又将这种方式去等分长方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从一般到特殊,让孩子经历演绎推理的过程。
专家点评促成长
这3节课得到了邓炜老师的高度赞扬,邓老师还就“动手做”进行了专题讲座。她首先对12册教材中“动手做”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整理,指出了新增“动手做”内容的价值定位。她还重点从何时学、如何学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动手做”的教学建议。首先,注重“融”:融入课时教学,丰富练习活动;融于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其次,关注四性:目的性、数学性、儿童性、反思性。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让全场的数学老师豁然开朗,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以教促学,让孩子们在“动手做”数学活动中,提升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思想,感悟数学思想。
四年级数学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