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快乐生活 真实课堂 ——全课程团队赴北京学习之旅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15-04-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2015415日,在巫慧群校长的带领下,博爱教育集团龙锦校区全课程一、二年级部分教师,来到北京学习。第一站是亦庄实验小学。

亦庄小学的课堂,给了老师们极大的震撼和冲击。大家都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回归常态,原汁原味。

课堂即快乐

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学习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孩子才会爱上课堂。韦晶老师的课,老师、孩子都快乐无比,连后面听课的老师都心有所动。韦晶老师是常州留在亦庄小学学习的“种子老师”。晨诵开始。孩子们在教室里围城一圈。边唱边跳《花仙子之歌》,轻快的旋律,优美的歌词,自如的舞姿,灿烂的笑脸。一大清早,这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孩子们唱起来,动起来,活泼了,快活了,生机勃勃了,真像春天里发芽的小种子。一遍结束,孩子们大呼不过瘾,竭力要求再来一遍,于是,快乐的旋律和舞步又来了。结束后接着,配动作朗诵《感恩诗》。这首诗是华德福的经典诗歌之一,值得每天去念。将感恩的种子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孩子感觉不到这是在学习,而是在玩游戏,在快乐地舒展身心。

课堂即生活

教室是孩子生存的重要空间,课堂,则是其生活的一部分。传统课堂,以学科知识为本位,将课堂学习与孩子的其他生活割裂了。而亦小,课堂教学与孩子们的生活是融为一体。这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等压。课堂内外一样轻松自如,孩子们在教室里是自然的生活,而非压抑的、高度紧张的。师生平等,共同生活,一起成长。搭班老师因为忘记贴某个小男孩的作品,课堂上,韦晶老师便代其向这个男孩道歉。二是与生活关联。只有课堂学习与生活勾连起来,孩子才会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学到图形方位时,陆卫华老师请孩子们画自己小区的立体地图。可是每个人画的地图,方向都不一样,疑问产生了,孩子的兴趣也浓了。三是课程视野。传统的课堂教育,各学科的课,一节一节上,一个知识一个知识地学。知识呈点状分布,各学科是相互割裂的。而亦小的课堂,是在课程视野下展开的。孩子在一个课程阶段内的生活(包括课堂内与课堂外),是完整的,有机融合的。

课堂即对话

根据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的理论,学习就是与教材、与同伴、与教师、与自己的对话。当孩子长大后,不管是工作事务,还是私人交往,都离不开对话。而亦小的课,都渗透着对话的元素。在韦晶老师的课上,讲到花萼、花粉时,好几次,有2个男孩都情不自禁地走过去,在黑板上画图。孩子们总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生活中的经历和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其他孩子,也听得特别专注认真,并不时举手赞同或发言反驳。杨玉翠老师带着孩子们学习“物体面积”,课堂上,思维的火花四溅。孩子们一直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话、争论。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特别旺盛,触及到了数学核心、本质的东西。有些孩子甚至质疑数学书的体系有问题。常丽华老师的绘本课,孩子们和谐对话,课堂纯朴、高效,又如此接地气。

一天下来,尽管来学习的老师们都很疲惫,又遇上了罕见的特大沙尘暴,但内心的激动,久久难以平息。真正的课堂,不需要做作,不需要行云流水,不需要过分精致。只有将孩子最原生态的、快乐的、等压的、对话的生活编织进学习,课堂才会成为孩子喜欢的地方,生命勃发的家。巫校长也鼓励在亦小学习的年轻教师们,不断学习尝试,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真实课堂。

          全课程一、二年级 摄影/报道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