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临近期末数学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依然开展得如火如荼——四年级数学组的张丽娟和陈阳老师给我们带了本册书最让老师纠结的《用字母表示数》单元的两课时,常州市教科院的潘小福院长也专程来我校进行了指导。
不同形式呈现,丰富课堂模式
张丽娟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单元的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稍复杂的数量关系》,用摆一摆找规律的形式让学生探究用字母怎样来表示小棒的数量关系,比较扎实地呈现了用字母表示式子的思维过程,然后启发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在对例2的处理时三种方法的对比尤为细腻,最后重点讲解了“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的格式。陈阳老师执教的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陈老师采用了生生互动的课堂形式,让老师的位置退后,把讲台让给孩子,通过孩子之间思维的碰撞来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他适时地参与到孩子们的交流中点拨,突出核心内容,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课堂。
相似课堂反思,激发思维火花
课后张丽娟和陈阳老师都谈到自己课堂的困惑,都提出:如果把讲台让给孩子,到底教师是要讲还是不要讲,讲多少,怎么讲,老师的位置要退到多后等等。针对这些困惑,我们有幸请到了潘院长为我们解疑释惑。潘院长首先评了两位老师的课:张老师的课堂得出数学模型的时候可以更加放手,寻找的途径可以多种,从简单问题想起,在教学内容上的把握其实更加重要;陈老师的课堂学生的实际表现比书上呈现的要更好,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可以列出不同的式子。
专家点拨本质,内容决定形式
潘院长还给我们所以听课老师普及了理论。他让我们思考,让学生学,这里的学生指的是什么样的学生?是每一个学生!其实单一个学生走上讲台,还是讲授式,我们来评判选择形式的标准是每一个学生都发生改变,而不仅仅是个别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而有意思的接受,是架构新旧知识联系;启发式则要问在关键处,问在冲突处,引起思辨,引起争议;探究式则要给出明确的问题,研究的方向。这些形式都要针对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夯地更实。
最后,潘院长还提出,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把握清晰教学内容,把基础知识夯扎实,高层次的思维要让学生来实实在在经历,我们博小数学教研组要寻找数学学习培养特色,严格把控质量标准。
四年级数学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