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二周,音乐组在组长姜雷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第一次教研组的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
孙盈盈老师在活动中进行了六年级《敲起我的小木鼓》一课的授课。这首歌曲是一首热情、活泼的儿童歌曲,表达了佤族孩子对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的美好追求,旋律流畅,节奏丰富多变。 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能一直保持高涨的情绪学习这首歌曲,并能通过自己的美好音色来表现出佤族人民的民族特色,是教学的一大难点。我们的研讨立足于提问的有效性,在研讨活动中有老师提出教学中提问的指向性一定要明确,必须有条有理,思路清楚,循序渐进。盲目、胡乱的提问会让学生的思路也变的杂乱无章。正确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有条有理,思路清楚的思考问题。蒋忱老师还提出教学时教师还要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课堂本来就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按常规的提问模式,会变的牵强附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应针对教学内容,在教学的开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或者在教学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或者在教学结束时,提问留给学生课余时间思考。课后孙盈盈老师就“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了一次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分别阐述了课堂提问的意义、课堂提问的盲区和提问的技巧。
本次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受益匪浅,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和谐的氛围,和谐的集体,相信以后的教研活动会越来越精彩。
请听青年教师研讨活动后的感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动脑,更重要的是反应教师本身的素养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听了今天的讲座,我有以下的感悟:一、 详细地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是教学的起始换节,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准备。而在备课时候,提问内容以及方式更加能反映出是否仔细认真的备课。而现在的提问方式一般有:“空洞式”(这首歌好不好听呀? 想不想学啊?)“密集式”(只追求提问的数量,却不追求提问的质量。)“跳跃式”(不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符合学生储备的只是体系,提出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按部就班式”(不注重课堂生成资源,与学生互动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动态过程)。二、对以上的问题,采取几种对应的策略: 循序渐进的策略 ,以人为本的策略 ,情景导入式策略,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曾亚昕
什么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什么样的问题能成为音乐教学的催化剂?什么样的提问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结合今天的教研活动,联想自己在一年多前的“金燕南”名教师工作室活动里展示的公开课《小事情》,有一些反思:那天公开课是去局前街小学上的,上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完后我自觉郁闷,孩子们课堂中非常沉闷,大多不配合我。我们工作室成员顾艳老师给我提出了一个非常中肯的意见,她认为我的课堂之所以沉闷的是因为提出的问题内容有误,导致了学生对问题内容的不理解。根据她的意见,我仔细想了想我的课堂,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提问的内容,提问的层次也不够清晰。应该是站在学生的立场,用最为通俗的语言提问,并渐渐地加大问题的难度,慢慢地启发学生理解问题的内容。——任玺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