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新闻>>校区新闻>>文章内容
英培尔国际英语与小记者零距离
发布时间:2013-03-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

 

 

         

周五的下午一点,博爱小学的演播厅里一片欢声笑语,全校五、六年级的小记者正在聆听一位Peter老师的英语讲座。

Peter老师是全国提倡母语化学习英语的第一个人,他此次前来的目的正是希望向常州晚报小记者推广他的这种独特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一上场,Peter老师就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他一口纯正的英语很快吸引了所有小记者,另一位同行的热情开朗的美国老师也穿行于一排排座位之间,宽大黝黑的手掌一边与同学们击掌,一边用英语与小记者们进行交流,很快便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气氛也变得更融洽了。

这时,Peter老师在电脑中打出了“cnnl”这个单词,并投影于屏幕上,用东北话和广东话读了几遍,逗得大家大笑不止,尤其是东北话:“西,嗯,嗯,哎咯。”笑过之后,老师又借此纠正了我们几个的发音问题。如果你闭上眼睛听他讲英文,一定听不出他是个中国人,因为他的英语标准到令人难以置信,简直就是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这就是母语化学习的功效,把英语当成母语来学,怎么会学不好呢?

接着,另一位红衣女老师也走上讲台,说起了吃货们最关心的话题:在英国怎么点餐。同样流利的英语加上简洁明了的中文,使大家很快就明白了,那一口英文真让人羡慕!

这次讲座让在座的小记者们坚定了学好英语的决心!

博爱小记者 六(2)班  高子健    

 

 

一场受益匪浅的英语讲座

星期五下午,全校的小记者都聚集在演播厅,准备听一堂讲座。几分钟后,走上来一位三十来岁的人,一身西服,长相俊朗。他就是主讲人Perer教授,将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如何用母语的思维说英语》的讲座。

开讲了,Perer老师讲到现在中国人的英语发音都不太标准。他让我们闭上眼睛,专心听他朗读26个字母。我一边闭上眼睛,一边心想:读26个字母?这也太“小儿科”了!直到听完他口齿清晰、发音标准地读完26个字母,再对照我平时的读音,我的发音和他相比可真是天壤之别啊!我一向对自己的英语学习和英语水平很有信心,现在才感到自己真是“井底之蛙”啊!

之后,他又绘声绘色地讲了“中国人在电话里说英语”的趣事。大屏幕上出现了四个字母:C N N L。“许多中国人都把字母C读成‘希’。” Perer教授说道,“于是,中国人就读出了这个不标准发音。”他读得很夸张、滑稽,引得我们都笑了。外国人自然听不懂了,费了好大劲才明白。更有意思的在后面。“中国人开始读第二个字母。‘N’在洋径浜英语中读‘嗯’。”Perer教授模仿着。“可英文中是没有这个字母的!外国人更蒙了,咋会有这种怪声?中国人越说越费劲,可对方却越听越糊涂,最后只得挂电话了。”他讲得十分幽默,让全场小记者们都在捧腹大笑中体会到发音标准的重要性。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不光是我自己,我相信所有聆听这场讲座的同学都会像我一样受益匪浅!

博爱小记者 五(2)班  王丹潞

 

跟“Peter”学英语

“跟‘Peter’学英语,告别国产味,母语化学英语,让你像讲普通话一样轻松讲英语。”这太吸引人了,我一定要参加。

星期五,我们如愿来到了演播大厅,刚刚就座,Peter老师就走进了现场,听着他简单的自我介绍,让我们张开的嘴都能放进一颗鸡蛋,原来他不光是母语化学英语的创始人,还是复旦大学的教授,真是太令人期待了。

可是接下来的讲课,却让我们大失所望,这也太简单了吧,他竟然提出了“how are you?”这种小学三、四年级的问题,原来也不过如此,就在我们得意的大声回答:fin,thank you”后,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回答错了。“这不可能,课文中就是这么说的,怎么会错呢?”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们的疑问,反而给我们讲了几个小笑话,听完以后,才知道原来我们真的错了,在不同情况中,“How are you?”有不同的意思,如果都用“fin,thank you”来回答,会闹出笑话的。一个简单的问题中竟包含如此多的内容,看来是我们小瞧他了,于是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投入到老师的讲课中。

在一个又一个轻松的笑话中,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些外国社交的基本常识,纠正了我们的一些语法错误,还和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将他的旅途趣闻讲给我们听,不时逗得我们捧腹大笑。最后,他告诉我们,“各国有不同的英语读音方式,一定要区别对待啊!”

轻松愉快的讲座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和Peter老师告别,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教室。我想:“下次我再也不凭只言片语去猜测别人的学识了。”

博爱小记者五年级(4)班 欧阳心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