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我校《预习基础上的博爱数学课堂实践研究》市减负增效课题顺利结题,但我们课题攻
课后,攻关组成员聚集在会议室进行研讨。大家畅谈了自己听课的感受以及一些疑虑,感觉由于微视频代替了老师的讲解,数学探索的味道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明显少了,教学只注重了结果,忽视了学习的思维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对此,陈慧副校长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她认为微视频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利用,课前以及课后更要发挥它的作用。课前可以针对学生预习中的困惑拍摄几个微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选择地进行观看。对于微视频的拍摄,不要局限于新授部分,还可以是课堂中知识难点的讲解、一些拓展提升题的探讨。这样不同层次的微视频更适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在家点击观看,可以看一遍,也可以看多遍,直到弄懂为止。这样,微视频就能作为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使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我们的数学课堂,重点就应该放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思维过程、学习过程的交流和探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情感的发展。陈校长和沈教导还特别强调,不管是怎样的数学课堂,都要体现学生思维的过程,探索方法的多样性,不能因为微视频而忽略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要为“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而努力。
探索的路总有曲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定能找到更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理想之路。